范仲淹(字希文)是宋代文学家、政治家,他的词作在千年之后依然被传颂,其中《青玉案·元夕》和《钗头凤·世情薄》两首词尤为经典。《青玉案·元夕》以婉约清丽的笔调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幽情美景,而《钗头凤·世情薄》则表现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叹和对真情的追求。这两首词在表达情感细腻、意境深邃之余,也展现了范仲淹对生活和人情的独特见解,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一。
近日,观看正午阳光出品的《清平乐》,被其中一位诤诤铁骨的大臣所吸引,在群星闪耀的宋仁宗时代,他仍然是一颗璀璨的明星!他就是被列宁称为“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”的范仲淹。
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。他于公元1015年考上进士,历任广德军司理参军、兴化县令、苏州知州、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、参知政事等职,一生勤勉,忠心报国,政绩卓著,是北宋的一代名臣。
他的突出政绩,主要在抵抗西夏、推行“庆历新政”两个方面。他个性耿直磊落,不畏权贵,敢于谏言,先后三次被贬;他写下了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名言,成为封建士大夫的人格楷模。
他虽然不是“唐宋八大家”,但是文学才华独树一枳,在散文,诗词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,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。散文名篇《岳阳楼记》、《灵乌赋》,存诗305首,词作存世5首,其中两首《渔家傲·秋思》、《苏幕遮·怀旧》传颂千古,惊艳古今。
范仲淹先生对后世影响很大。后学苏轼对他敬若神明,他说范公的功德“不待文而显,其文亦不待叙而传”。南宋理学家朱熹称之“天地间气,第一流人物”。
渔家傲·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
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
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
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
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译文:
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,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。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,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。暮霭沉沉,山衔落日,孤零零的城门紧闭。
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,思绪万千,想起边患不平,功业未成,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。羌人的笛声悠扬,寒霜撒满大地。夜深了,将士们都不能安睡,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,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,只好默默地流泪。
苏幕遮·怀旧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
波上寒烟翠。
山映斜阳天接水,芳草无情,
更在斜阳外。
黯乡魂,追旅思。夜夜除非,
好梦留人睡。
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
化作相思泪。
译文:
碧云飘悠的蓝天,黄叶纷飞的大地。
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,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。
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。
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,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。
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,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。
除非夜夜,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。
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,端起酒来洗涤愁肠,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。
御街行·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。夜寂静,寒声碎。
真珠帘卷玉楼空,天淡银河垂地。
年年今夜,月华如练,长是人千里。
愁肠已断无由醉,酒未到,先成泪。
残灯明灭枕头欹,谙尽孤眠滋味。
都来此事,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。
译文:
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,寒夜一片寂静,只听见那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。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,玉楼空空无人迹。夜色清淡,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。每年今天的夜里,都能见到那如绸缎般的皎月,而年年今天的夜里,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。
愁肠已经寸断,想要借酒浇愁,也难以使自己沉醉。酒还未喝,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。残灯闪烁,枕头歪斜,尝尽了孤眠滋味。算来这相思之苦,积聚在眉头,凝结在心间,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回避。
剔银灯·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昨夜因看蜀志。笑曹操、孙权、刘备。
用尽机关,徒劳心力,只得三分天地。
屈指细寻思,争如共、刘伶一醉。
人世都无百岁。少痴騃、老成尫悴。
只有中间,些子少年,忍把浮名牵系。
一品与千金,问白发、如何回避。
译文:
昨夜读《三国志》不禁笑曹操孙权刘备,用尽权谋机巧,只落得三分天下,仔细一想,与其这样,还不如象刘伶,喝他个酩酊大醉。
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。少年时癫狂无知,老了又瘦弱憔悴。只有中间那,一段年轻,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。就算是官位一品,富贵百万,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。
定风波·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罗绮满城春欲暮。百花洲上寻芳去。
浦映芦花花映浦。无尽处。
恍然身入桃源路。
莫怪山翁聊逸豫。功名得丧归时数。
莺解新声蝶解舞。天赋与。
争教我悲无欢绪。
译文:
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-春天快要结束,不如去百花洲上,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,洲岸的婀娜和野花的妩媚互相映衬。 看不到花的尽处和岸的尽处,彷佛是漫步在“桃花源”里的小路。
(我虽然忧国忧民) 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,功名的“得”和“失”乃是时运注定,连那黄莺都懂得唱新声,花蝶懂得新舞 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 怎么能要求我辈就没有欢乐的情绪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