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清照与秦桧:一个是千古第一才女,一个是奸臣。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?

李清照与秦桧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,一个是千古第一才女,以其才情韵味和诗歌才华闻名;另一个是被称为奸臣的秦桧,以其权谋与阴险手段而臭名昭著。二者之间的联系则是二者在历史上同时期活跃,并且都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产生过深远影响,展现出了各自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格特质。李清照的才女之名和秦桧的奸臣之行在历史上对比鲜明,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值得我们深入思索。

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
这阙《如梦令》是被称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易安居士早期的词作。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,尤其是“绿肥红瘦”一句,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。

熟悉宋朝历史的人,对李清照和秦桧两人并不陌生。在众星璀璨的两宋词坛中,李清照凭借自己凄清婉约的风格独树一帜,留下了很多触动人心的作品。而秦桧,则成为了“卖国贼”的代名词,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
按理来说,这两人虽处于同一时代,但应该是风牛马不相及的。实际上,李清照和秦桧也确实没有什么来往。不过,两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亲戚。

李清照与秦桧:一个是千古第一才女,一个是奸臣。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?

秦桧的夫人姓王,王氏的父亲叫王仲山,王仲山的父亲叫王珪。王珪是宋神宗时期著名的“三旨相公”,这个称号表面是褒义,实则是贬义,作为一个宰相,整天就知道传递圣旨。他上殿进呈时,称为“取圣旨”;神宗决定后,称为“领圣旨”;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,称为“已得圣旨”。不过王珪文章气魄宏大华丽,自成一家,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,多出自于他的手,词林人士都称赞他。清《四库全书》收录了王珪《华阳集》四十卷。

王珪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——李清照的外公。王珪有5个儿子、4个女儿,李清照的母亲是王珪的大女儿,而秦桧的夫人王氏的父亲,则是王珪的四儿子。因为,李清照的外公和秦桧夫人王氏的爷爷是同一个人。李清照比秦桧年龄大6岁,王氏肯定不会比李清照大,所以她应该叫李清照一声:表姐。按理说:像这样的关系虽算不上至亲,但也是很亲很亲的人了,李清照和秦桧又都是当时天下的风云人物,应该走得很近才对啊?但事实上,李清照和秦桧夫妇却形同陌路。当年秦桧在密州的时候,李清照和其丈夫就在与之相邻的青州。可是,就是这样的距离,两方都没有相互联系。甚至连李清照身陷囹圄的时候都没有去找这个表妹求助。

李清照实际上有2个母亲,第一个就是王珪的大女儿,也是李清照的生母。但这个王氏估计难产或者生体弱,在生下李清照后就死了。于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后来又娶了续弦,还是姓王,是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。所以李清照不管是哪个母亲都是大家闺秀,李清照自然也成就了名家风范。

李清照小时候是在伯父伯母家寄养长大的,对李家更有感情。估计是以上原因,李清照后来就和外祖父家联系越来越少了,以至于李清照一生中的诗词和笔录中都从未提及过娘家人。而秦桧也曾经到李清照的老家附近做过官,他也未曾和李清照夫妇有过任何联系。但秦桧却和李清照的舅舅们关系甚密,王家曾在靖康之难后投敌卖国,但在秦桧的斡旋下,他们后来全部身居高位,直到秦桧死后,才遭到清算。

李清照的出众之处就在于她摆脱了女儿身的束缚,像大丈夫一样站在社会的前沿忧国忧民,为大宋抗金事业做着舆论宣传。而秦桧则相反,自从从金朝“逃”回来后,他明目张胆地做起了投降派,残害大宋抗金义士。这一点,是为李清照所不齿的。在李清照落难的时候,秦桧夫妇不但不伸出援手,秦桧的哥哥秦梓反而在节庆日阻止李清照向朝廷上贺喜帖。所以,在李清照面临牢狱之灾的时候,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个表妹夫能救她,而是找了前夫赵明诚的一个远房亲戚綦崇礼来解救。李清照的后半生虽然凄惨,但她至今仍超然地站在那里,供人们纪念;而秦桧夫妇虽获得了一时富贵,但他却只能永远地跪在岳武穆面前,受万世唾弃。

对于爱情,李清照更是幸运的,在那个婚姻由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掌控的时代下,她能遇上自己对的人——赵明诚。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,十八岁时,李清照与左仆射赵挺之第三子赵明诚结婚了。赵明诚其实是个金石学学者,也就是中国古代的考古学、文献学、文物学的开山鼻祖。

婚后两人是非常幸福的。比如说赵明诚在太学里就读,偶尔回家,就会带妻子李清照去大相国寺淘古玩。因为赵明诚还在读书,没有生活来源,他们就典当衣物,去买心爱的古玩和字画。还有一次,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《牡丹图》求售,索钱20万文。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,爱不释手。但是,计无所出,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。为此,夫妇惋怅者数日。

他们生活虽然拮据,感情是非常好的。有一次赵明诚在从学校回来的途中,买了百幅唐代诗人白居易亲手书写的《楞严经》亲笔楷书真迹。他马上快马赶回来和李清照共赏,由此看出他们是多么的恩爱。李清照是个才女,赵明诚就向她学写词。反过来李清照是个词人,她就向丈夫学金石学,他们互相学习。后来李清照也成为了一个金石学家,他们是志同道合的知己,这就是最好的婚姻。这期间,他们或题名,或拓片,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。并且,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,在妻子李清照帮助下,赵明诚完成了《金石录》的写作。这是一部继欧阳修的《集古录》之后,规模更大、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。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,也是必读之书。

宋钦宗靖康二年、高宗建炎元年,李清照44岁。金人大举南侵,俘获宋徽宗、钦宗父子北去,史称“靖康之变”,北宋朝廷崩溃。建炎三年,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去世了。国破家亡的哀伤,本就让李清照心如刀绞。突如其来的丧夫之痛,更加令她神情恍惚。赵明诚卒后,李清照为文祭之,文曰:“白日正中,叹庞翁之机捷;坚城自堕,怜杞妇之悲深。”葬毕赵明诚,李清照大病一场。她生性喜爱文学,即使是在逃难之时,仍然带着自己珍藏的书籍。不料,在颠沛流离中,所有的藏书散失殆尽。

绍兴十三年前后,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《金石录》校勘整理,表进于朝。绍兴二十五年,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,在极度孤苦、凄凉中,悄然辞世,享年至少73岁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